卧龙娱乐 > 卧龙娱乐新闻

卧龙娱乐信息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就业前景好吗?

  卧龙娱乐卧龙娱乐前段时间完善一些内容之后点赞和回复也比较频繁了,刚好又是高考填志愿的时间点,好几位同学也问过我关于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CS和电子信息工程electronic engineering,EE的选择。

  我没有学习计算机科学这方面的东西,知识储备并不足,只能从工作的角度说一说我的理解,不要太当真了哈。我们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去观察一件电子产品,拿手机举例:

  点击屏幕打开录音机APP,点击开始录音按钮,将最近这一分钟的音频内容录制为一个文件保存在闪存里。

  第一层,用户首先拿到手看到的叫用户界面,你看到的是UI设计,各大品牌厂商个性化的操作系统OS,比如MIUI、FLYME,都叫OS。你打开的APP是软件开发。

  第二层,真正的系统。比如安卓,IOS,linux等等。在这个系统里做好了各种各样的接口(API),第一层的各大厂商OS只是在底层系统上套了个皮肤。在用户界面点击开始录音实际上是调用某个API实现某个功能。

  第三层,驱动。调用API实际上是一连串的读写寄存器。“录音”这个操作简单理解为打开麦克风的使能寄存器,状态为输入;定义一段buffer(用来缓存数据)接收麦克风发送来的数据,对存储器进行读写将这段数据保存下来。

  第四层,电路设计。打开麦克风的开关开始获取声音,经过模数转换器(ADC)完成转换,经过几根只有0.几毫米粗的电线发送给处理器。具体操作起来还要包含如何采样,如何发送给处理器卧龙娱乐。电路,集成很多很多很多功能,包含录音功能的集成电路,表现形式为很多电子元件放在一块PCB上。

  软件工程师,面对不同平台和职业,可以做第一、二层黑色加粗部分的事情。主要做的事情是面对用户,让用户觉得“好用”。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可以做第二、三层黑色加粗部分。配合硬件工程师,主要做的事情是让电路板上的多个功能可靠的“运行”起来。

  在嵌入式软件和硬件工程师之间有一个特殊的角色,叫FPGA工程师。一般来说小一点的项目比如单片系统的程序,他们或者硬件工程师顺手就写了。如果是涉及到大型FPGA项目的开发的话,其实工作内容也是写代码,和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做的事情貌似差不多,但是FPGA一般是规划到硬件团队的。

  硬件工程师,第四层的东西为基础必备技能,第三层的东西必须会用(也就是调试),但是不要求一定会写。主要做的事情是保证这个功能理论上正确,能够“实现设计的功能”。

  以上只是很小的一个例子,不全面也不一定特别准确,可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喜欢的是什么,大致判断一下自己是喜欢偏硬还是偏软,在学校的时候再具体定位自己的兴趣和方向,再具体自学深入这方面的知识,包括不同的语言和系统等等。

  首先说明一下,我原则上来说是18年6月毕业。当年不爱学习,到了大三下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然后在17年3月进实验室学习,主要是一些模块的原理图,PCB,然后自己调试。暑假7月参加国赛,10月就出门工作了,进入一家以“少儿编程”“机器人教育”为主题的公司。主要内容是基于Arduino的模块的设计,其实和在学校的内容差不多。工作了半年于春招从新回来学校找工作,因为Arduino的难度低,三个月就没得玩了。

  个人拙见,所谓的少儿编程、机器人教育其实和美术、绘画兴趣班没什么区别。吸引的不是孩子,是家长,是升学加分的利益所在,扯远了。。。

  总之呢,刚毕业在小公司,一个人需要学习的东西比较多,做的事情比较杂,成长也比较快。基础越差成长越快,基础越好越没有意义,应该去更好的公司。

  应届毕业生是一块金字招牌,刚毕业选择去小公司做一条龙,或者去大公司做一颗螺丝钉,仁者见仁。

  接下来想说的是在学校怎么过。1.模电。拼了老命学好,深入。尤其、特别、especially、particularly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半导体(三极管、MOS管)、反馈、滤波、电源。电源是一个项目最最最基本的东西,却要求可靠性高。大型项目都是直接买现成的模块,绝对不可能自己做的。喜欢模拟部分,将来只要是涉及原理图PCB的工作都可以做,对行业基本没有要求。2.数电。如果要入硬件坑,还是多看看书多学习学习,要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喜欢数电部分将来可以做可编程逻辑的设计人员。比如单片机(基于C语言)、FPGA(基于VHDL、Verilog)。这些仍然属于硬件范畴,PCB做好了硬件工程师就要协调这些可编程器件的人员完成板子的功能调试。3.微机原理。和数电一个概念,主要还是面向PLD和FPGA方向的工作。学习这方面的内容需要你自己加钱,学校一般不会提供Cyclone、Xilinx的开发板。4.C语言。跟我一样头铁就爱硬件的话可以随意,但是基本的,你可以不会敲,但是得看得懂。5.信号与系统,自动化。拼了老命学好,不过实际体验并没有用到太多书本上的东西,都是根据概念和经验累积直接上手。6.高频电子,接入网,通信原理等针对性比较强,做哪一方面就看哪一方面。

  除开书本之外要掌握的技能:如果学校有相应的实验室,有老师带领。一般会学一年软件,学一年硬件。更高大上的实验室我也没见识过,各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吧。我猜测高端的学校应该是有一个基础的软硬都学的一段时间,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说带队老师的研究方向)开展的专业实验室。这时候可能有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如果没有的话,我建议你还是跟着自己的兴趣走,不一定一定要做导师的研究方向。有不明白的无论是哪位老师,哪怕不是自己的直系导师,不可能不愿意帮学生解答一下问题吧?

  如果学校比较差,没有相应的教学实验室,那么只有自己买一些开发板从零开始学习,或者有志趣相投的学生创建的实验小组也可以加入。开发板学习比较偏向于软件,限制性比较高。比如点亮一个流水灯、交通灯;慢慢进化到搭建一个智能小车、平衡车;慢慢进化到创客,也就是基于某个平台搭建一些好玩的东西。局限性在于这个所谓“搭建”过程更多的可能是买一些现成的模块,代码也基本封装成库只需要一句import或者include,可能你的小创意别人早就创意过一万次并且为你铺好了路,你只需要照着做一遍就能实现。原则上这算不上真正“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一款小玩意儿”,如果励志成为一名硬件工程师这样是远远不够的。说难听点,硬件参与度约等于0,几个模块搭几根跳线,还需要学习理解代码并且自己调参数。当然我并不是否定这种行为,实际工作中软件也会找现成的轮子,硬件也是copy demo。我想说的是这往往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式,所谓“拿来主义”但不能只是拿来用,你要剖其内部,理解其原理,化为己用。

  将就够用而已,你可能会因为性能太差不好用、集成度不高搭建出来的东西太丑、照着它的思路我移植到自己熟悉的平台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我就是一位专情于集成度高、精美的小PCB狂魔),开始着手自己从原理图到PCB到调试这一过程。之后接触的是理解工作原理,查资料,借用现有的原理图将多个功能集合在一起,完成原理图的绘制,学习一门手艺,画一块属于自己的PCB。

  在这个时候我要说一声恭喜,你已经是一位软硬都会的大佬,就是学弟眼里的神!找工作的时候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两年,也就是说从大二开始学习,在大三结束的时候应该就可以做到这种程度了。大四的时候随手做一个毕业设计玩玩,可以在答辩的时候一览众人,自信的说: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尽管问。当然这两年也不是光在学习,期间导师会为你们提供各种比赛的信息,在实力还不到位的时候可以多参加一些人多的团队型比赛,抱抱大腿,逐步的自己也会有成为大腿的那一天。

  你要是在简历上给他写几行xx年“TI杯”国家二等奖,xx年“xx杯”省级一等奖,就是硬实力的最好证明。

  捡便宜的是导师可能会接一些项目,一些要求不高的事情可能会交给学生来做,也有口汤喝不是→。→比如我就遇到过某厂要求监测土地湿度以开启洒水系统,报酬500块,可把我几个脸都笑烂了,这顿火锅真香!或者帮别人画画板子也有报酬。当然如果你足够牛逼到能自己有渠道接到私活,也是完全OK的,自己当老板它不香吗。

  大多数人可能PCB的第一步,Altium Designser搞起来,如果以后想专门从事画板,还要学习信号的完整性,在校期间至少会6~8层板,高速总线,懂BGA扇出。恕我直言在校期间可能接触不到如此程度的项目,比如至少1K的器件?或者10K pin。专业的PCB设计公司对应届毕业生也是不感冒的。

  3.根据方案设计绘制原理图,根据主要器件完善外围结构,就成为了一个模块;根据信号流向将多个模块组合在一起,互相通信,各个模块完成自己的功能,一个系统就搭建好了。接下来做可编程逻辑的硬件设计,IO口怎么连,器件之间用怎么总线,走什么协议?信号在内部怎么处理?这些都还是属于硬件范畴。如果代码不是你自己写,你就需要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写(当然这在第2步的方案设计中也包含软件的方案设计),你只需要提供一份说明就好了,也就是每个信号的类型、实际作用、位置,软件哥哥自然知道怎么处理卧龙娱乐。

  结构要求),每一个网络是干什么用的(管脚说明),走线有什么要求(约束条件),每一个器件应该放在什么位置比较好(布局)等等等等,需要不停的协调,修改。还要查芯片资料它推荐(要求)应该怎么画。

  原理图画完了就要开始买东西),如果只是做一个样品,淘宝买就可以;给加工厂各种文件指示PCB怎么焊,哪些有特殊要求。PCB做回来了之后正式开始调试,下载需要的程序(原理图画完了写代码的先决条件就已经全部达成),与可编程逻辑的设计人员一起,验证设计的功能是否实现,是否正常工作。发现bug解决bug,顺便记录下来准备对原理图或PCB进行改版(希望一次成功)。

  线.如果只想赚钱,软硬都无所谓的人,出门左转CS。2.如果跟我头一样铁,就是喜欢硬件,喜欢折腾(烧钱),选这个没问题。总的来说本专业硬件还是多一些,也会出一些软硬都会的大神。但是很显然的,本专业会软件的一定会硬件,但是会硬件的不一定会软件。

  在学校有时间有条件先学Cadence,AD会用就行会Cadence的拿到AD半天上手。

  某一本高校电子信息工程18届毕业生。我们宿舍包括我在内5个本省,1个外省小伙,第一天入校说起来选专业的事,感觉都像是莫名其妙进了电信的坑。下铺的哥们分最高562,第一志愿报的本校的汽车工程,差2分没录上(此哥们是大神,下文还会讲到)。还有个沉迷小说智商略高的哥们,填报志愿截止前俩小时随便填的专业,你敢信?(心态真滴 )这个逼高中天天看小说,高考随便一考还是超一本线(当时的一本线万理科生,一本划线千名),智商这个东西确实是存在差异的。大学考试从不复习,考前我们突击复习的时候人家还是优哉优哉地看小说,书都不用翻,不论难易,考试照过。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的差距都大。

  本校电信专业在学院里地位很尴尬,同学院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精品专业,有卓越工程师计划,是我们学院经费最多的专业,计算计科学与技术是省级精品专业,到电信这变成了校级特色专业(可能是捡来的孩子吧 )。最心塞的是外省那哥们高考480分,比我们几个本省考生整整少了80分,真是伤不起。外省这哥们每次考前突击复习都不知道他在看什么,反正考的不会,不考的也不知道会不会,复习也很攒劲,瞎几把复习,考试还是照挂,所以这哥们特别羡慕嫉妒他上铺那个沉迷小说不能自拔的哥们。

  说说专业吧,电子信息工程,包括电子和通信两个部分,我读的更侧重于通信理论,通信相关的专业课更多一点。具体课程方面,大一是工科基础课,高数,思修,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基础,专业导论等等。大二开始上一些专业基础课,数字电路设计,模拟电路设计,单片机系统设计,微机原理等等。大三开始上专业课,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原理,光纤通信原理,嵌入式单片机开发等等。然后到大四之后学校安排了一些课程设计,其实从大二开始每个学期都会穿插安排一些课程设计,像焊接模拟调频收音机、电子线路设计(在电脑上画电路图)、硬件开发编程(基于单片机的蓝牙打印机,温湿度监测)这些。

  至于就业前景只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了信息技术。电信专业普本出身,想做通信方面的研发工作基本是不可能,基本都是硕士起步。如果要走专业路线的话要么是考研,要么是去做嵌入式相关的电路设计和硬件编程方面的工作(嵌入式简单来说就是基于单片机开发的产品,有一些生活中也很常见,比如智能手环,扫地机器人等),经常泡实验室搞比赛的同学走了这一条路,本科期间多参加点竞赛真是好处多多,就业和考研都是加分项,那些实验室大神们,有的保研了,有的刚毕业就拿着超过一万的起薪。说起来真是悔不当初,当初大一的时候,机器人实验室招新,感觉还挺新鲜,看他们做的机器人很炫酷,就加入进去了。里面也没有老师带.开始自学51单片机编程.当时刚接触硬件知识,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很懵逼,后来退了.我下铺兄弟是个大神,平时爱捣鼓电脑,自己在网上自学编程,后来进了实验室开始参加科技竞赛,开始了拿奖生涯.

  18年考研初试329分(当年数1很难,分数线人,感觉情况不太妙.小组排名出来后我是报那个老师的几个人里面分最高的,当时感觉差不多是稳了。后来2018年三月中旬吧,开始了电话面试,就是导师在复试之前打电话了解考生情况.导师先是问我有没有参加过什么比赛或做过什么项目,然后问从大一到大三学的几乎所有专业课的相关内容,答的磕磕巴巴,结果很惨淡。电话里老师建议我最好不用去复试了,后来和一个同组哥们聊天知道老师很中意他让他去复试.

  我们专业学生大概150左右,选择考研的超过一半,最后有大概20多个人成功考上研究生,包括保送的3个,有几个人考上了985、211院校,大部分成了炮灰.工科的学生考研,比赛经历是很大的加分项.建议读工科的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多参加大型竞赛,既可以锻炼技术水平,又可以增加自己的就业考研的竞争力。

  最后说说我们宿舍的情况.两个人考研(包括我),那哥们成功上岸某985,考了360多分,最骚的那个专业没有报满,复试的时候所有报考的考生全部录取了 。其他4个人,都选择就业了,手机哥想安安稳稳的当个公务员,老早就买了复习资料,大四参加了国考和省考,国考那次答题卡涂错了,一直改到交卷都没改完,最后是通过校招去了深圳的一家电子公司。篮球哥大四去上了一个嵌入式硬件编程的差不多4个月的培训班,去了一家深圳的公司。外省室友,本来是要回家继承家业,后来不知道着了什么道,要去搞什么人工智能,快毕业的时候去了篮球哥找的那家培训机构,学了几个月的Python,后来成功面试某大公司。我下铺兄弟经历略微传奇,大学期间经常泡实验室,参加竞赛,拿奖,本来以为他会在编程的路上越走越远,结果大四参加民航大毕改,改行当飞行员去了.

  本人电子信息工程2001级学生,就专业而言,很多人说高不成低不就,实际而言,大学专业对口就业率本身就是一个笑话!前面这句话对一些要读研究生博士生出国深造的可以忽略,我表达的主要对于本科毕业而言的就业实际情况如何做剪要的评价。

  本人2005年毕业,当前就业在一家美资企业,线路板厂,属于工程工艺的高级工程师,我的合同是在毕业还有2个多月的时候就签下来的,是公司到校园做的招聘信息技术,我在几百人里获得了2个名额中的一个,另外一位是自动化的妹子。和我一起投简历的电子信息工程同学也很多,只是招聘的公司也多,很多人没太当回事,因为班里40人毕业前就找到工作的差不多30多个,剩下的也在毕业后不久找到工作,大部分都在广东省的珠三角与上海附近长三角地区。

  这些地区的特征就是新兴高科技企多,主要是工厂制作类,这种对储备干部需求非常旺盛,而且是常年需求旺盛,比如我所在的线路板企业,在长三角珠三角就有几百家大型知名厂商,但是很多类似的企业你在学校里找专业对口的学生,基本上就是缘木求鱼,没有,所以都会将电子信息工程这个相关性专业学生作为主要目标人群进行招聘,企业需要的往往都是本科毕业生,因为人生观价值观尚在行成过程中,研究生及以上基本上需求很小,本科生利于塑造,所以比如富士康这种制造型航母,储备干部需求都很大,但是新兴企业的专业对口基本上可以忽略,这时候所谓高不成低不就的万金油型专业恰好适合这类企业,而且薪水的起点并不低。

  我毕业时目标薪水是1500,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能养活自己就好,这个水准也就是我现在公司作业员薪水的一半不到,但是我在2005年9月的第一个月薪水到手,看到4800元的时候我热血沸腾了,也许是当时我手写的六份简历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找的书法好的同学帮忙,也只用了一份就成功了),此后工作就是如痴如醉,毕业前不知道线路板,内外层,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思路,愿意接纳学习,就没什么困难可以挡住你。

  这主要是因为电子工程涵盖的学科面难以在大学四年内让学生哪怕在某一个领域有较为精进的认知。因此绝大部分同学会选择继续攻读硕士或者博士学位。从就业来讲

  一条在部分院校较为普遍的出路就是「转码」,也就是转向代码开发;还有就是转金融。科研与业界

  学术界各个高校最近都在信息方向招兵买马(如新的集成电路一级学科、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等等);工业界则包含从偏硬件的芯片设计到偏软件的通信开发、软件开发等等。接下来会详细介绍

  培养方案、细分方向、方向选择建议、交叉学科、电子与计算机3 学业规划与学习技巧

  对于电子的印象来源于两方面:一个是高中物理学习到的电路及电磁场运动相关的知识,另一个则是高中化学里面能级跃迁的知识。大学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包括但不仅限于这些。总体而言

  光纤、编解码这些词的含义,但你或多或少从新闻中看到过 5G、芯片、自动驾驶、北斗等等。这种结合紧密并不是说林业学和「生活中离不开花草树木」、电机学和「万事万物离不开电」那种紧密,而是说当你听说某项新技术能够为生活带来改善,那这背后必然有电子工程的身影。处在信息化技术变革的时代,电子工程就是这个变革的核心力量。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门很酷的学科。第二个特点则是变化非常快

  在现在的生活中就难觅踪影(现在谁还在用 2G 网络呢?)。但后面的技术的发展又离不开前面的技术作为基础,因此这便是一门知识库在不断扩充的学科,需要同学们不断学习、不断了解,才能够始终站在领域前沿的学科。因此有时候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一门有点累的学科。若从高中的知识中找点东西来类比

  我们可以把电子工程的研究比作高中物理中的各种简化。大家在高中物理学习了相对论之后

  就会发现前面学的各种速度叠加都是相对论下公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化。电子工程则是处处如此

  如何将一些复杂精妙的设计,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限制条件,让这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便是笔者看来电子工程作为一门学科最有价值之处。2 学科的知识结构

  以笔者所在的清华大学电子系为例,在培养方案中专门有一整年的课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导引课》,来向同学们介绍电子系究竟在学什么、做什么、为社会能创造什么价值。整体上看

  :通常会随着相应专业课的开展贯穿本科的前三年,作为相应专业课的预备课程。这些课程更接近在高中已有的数学与物理知识上的拓展,同时也是在为后面的专业课做铺垫。数学课程

  :课程分布在大二、大三两年,若学有余力或希望在本科接触科研也可以提前选课或自学。这些课程是电子工程各个方向的入门级课程,各个方向的内容会在下一部分进行介绍。媒体与认知

  :这些选修课的内容或是为接触科研前沿做铺垫,或是本身就已经接近科研前沿,课上通常同时有本科生和研究生。具体的课程同样在下一部分对方向的介绍中提及。其中数理基础课和核心专业课程都属于必修内容

  在部分院校甚至将两个一级学科拆分出来单独组件院系(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笔者对这些方向也不敢说完全了解,因此在这里,笔者试图用一两个例子来粗浅地介绍不同学科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信息处理

  :主要研究各种信息(如语音、图像、视频)的分析与处理的技术。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脸识别、语音输入等等,如何将这些人或者其他自然界的信息正确地进行识别与处理,就属于不同的信息处理的研究内容。常见的专业课程包括

  :主要研究各种信号(如雷达、卫星)的识别与检测的技术。大家常听到的北斗卫星等就属于信号检测方向研究的范畴

  和大家生活最直接相关的应用就应该是导航了,正是信号检测精度的提高,才使得地图能够知道我们在哪里。从以前信号飘来飘去,到近来某企业近期推出了车道级别的导航,其背后正是信号检测手段的不断升级。常见的专业课程包括

  :主要研究各种通信理论与协议的设计与优化。大家常常听到的 3G、4G、5G(以及现在在研究的 6G)就属于不同的通信协议。从以前打开网页都卡、到现在在地铁里刷视频都很流畅,底层的技术究竟发生了哪些改变呢?这便是通信方向的研究内容。常见的专业课程包括

  :主要研究微波天线传输的优化与设计。通信理论研究的是如何对信息进行编码及传输,微波则是分析这些信号在物理空间中如何以电磁波的形式进行传递。随着微波天线技术的不断进步

  通讯需要的天线越来越小:抗日战争时期的老电台都要架设到数米高,上世纪的手机也需要抽出来一根巨长的天线才能打电话。这些巨大天线的消失,背后就是天线技术一代一代的反复优化。常见的专业课程包括

  :主要研究电路集成相关的设计与应用。大家常听到的「造芯片」很大一部分就属于这个研究范畴。从手机芯片、电脑芯片,到各种汽车芯片、医疗芯片等等,都需要科学家们对上面的电路进行精心排列(所谓螺蛳壳里做道场),才能让它又小又快。常见的专业课程包括

  :主要研究光电子。这应该是各个方向里面最贴近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方向了。如果说电路是在设计,那么光电就是得去看看怎么造出来了。光刻机一类高端技术就归属于光电方向的研究范畴。记得在笔者上课的时候,这个方向的课程也是唯一需要了解「紧急淋浴」(当溅淋上化学药品后需要赶快冲洗)等化学安全的课程。常见的专业课程包括

  咱得先有器件才能设计电路、有通信传输才能检测信号、收集到信号才能处理信息)。也正因此

  由于电子工程目前还在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它还是覆盖面比较广的一个学科。说不定过两年,就会再分出来一些新的方向呢。2.3 方向这么多

  信息学科相关的各个学科虽然看起来有软有硬差异巨大,但也基本是水融的。具体从事什么方向其实在本科毕业时并无太大差别。就电子信息内部

  ,如前文所述,一般包含从软到硬的若干方向。从整体的社会需求而言,似乎是信息处理、通信理论和电路系统会更加受欢迎一些,但在高考报志愿时,由于这些方向基本不会在这时区分,所以报志愿时不用担心会进入自己不喜欢的方向。以笔者的经验而言

  更多时候同学在高考后不见得会对具体哪个方向有比较清晰的认知,更多的则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因此报志愿时可以不用多想。而在专业分流

  ,一般同学都会或多或少上过了一些相关的专业课程。比如说自己算法学的怎么样,电路学的怎么样,物理又学的怎么样;各个方向之间的差别可能并不会很大,后面依然会有许多次选择的机会(比如找工作),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可能更有助于自己的发展,取得更好的阶段性的成就。至于跨学科

  ,有的学科可能甚至差别都不大。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和自动化虽然在国内是三个专业,事实上在一些高校中,在许多研究方向上甚至是重叠的。仅仅是由于历史原因,或者教授们本身的际遇而划分成了不同的学科。而有些学科虽然看起来差不多

  但实际上差距就比较大,例如电气工程名字上和电子工程很像,但更多的关注是输电等强电相关的领域;学科知识结构上和电子信息重合度并不高。2.4 交叉学科

  电子器件以及背后的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中,所以可以说电子工程研究的内容与各行各业均有交叉。举个例子,同学们可以在搜索引擎中搜索 5G+ 任何一个想要搜索的学科,基本都能有相应的研究内容及生产应用。近年来比较受到关注的交叉方向有电子 + 汽车

  例如自动驾驶、智能汽车制造;电子 + 医疗,例如医药合成、脑机接口等等。我们处在信息技术正在转型变革的时期,可以说无论想进入什么研究领域,都可以使用电子信息的力量来优化这个领域内现有的技术。2.5 电子与计算机

  在国外很多高校中(如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Electronic Engineering)和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本身就在一个学院里面。在国内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在 70 年代也被称为电子工程系。但其实二者还是有不小的差别。在领域内有句说法

  电子工程是一门科学,而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工程学,笔者自认为比较准确地概括了两个学科的一些特点。总体而言

  无论是通信、图像,还是线路、微波等等的处理,电子工程整体更偏理论一些;而计算机中的一些方向(如高性能、软件工程等)更多注重于工程实践。电子工程的研究者们的一篇论文包含数十乃至上百个公式绝非罕见

  而有些计算机科学的论文则更多注重于模块设计与系统实现,可能全文寥寥数个公式。可以说

  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很多时候研究内容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3 听说电子也很难学

×

扫一扫关注卧龙娱乐